首页     教育交流       留学服务     人才工作        汉语推广 Study in China 联系我们
首页 > 时事阅读 >

暑假过半,家长还在为幼小衔接焦虑吗

发布日期:2017-08-11  浏览数:2305  信息来源:文汇报
 
 
 
  
    暑假已经过半,每年这个时候,众多家长都会关注一个共同的问题———孩子要上小学了,幼小衔接怎么办? 要不要提前学拼音? 要不要提前认字写字? 要不要提前学习一年级书本的知识? 提前学习了,老师上课讲的内容孩子都会了,孩子上课会不会不专注? 那么,到底应该怎么办? 作为一个工作了十几年的小学教师,我来浅谈一下关于幼小衔接的那点儿事。
  要不要幼小衔接:不可盲目选择,培养习惯更重要
  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是孩子人生中的一个重大转折,在很多家长心中,这甚至比孩子上中学和考大学还重要。而社会上越来越多的所谓幼小衔接班开办“拼音、写字、算术”等课程,正好迎合了家长们的心理。但是这种提前教学和过度教学,重书本知识的灌输而忽视学习兴趣和行为习惯的培养,对于发育不够完善的幼儿来说,完全是拔苗助长,在生理和心理上都会产生负面影响,有些孩子甚至会认为,上小学会是一件很苦的事情,从而还没上学就厌学,处理不当,甚至会影响孩子的终生学习。
  我曾经教过两个孩子:一个是在外面所谓幼小衔接的培训机构学过拼音的孩子。刚开始学拼音时,他以为自己都会了,上课时并不专心,还找同桌说悄悄话,老师提醒他,他总是自豪地说:“我都会了呀!”由于孩子接触到的都是学过的内容,重复的信息不能完全吸引他的注意力。慢慢地,拼音学完后,随着学习难度逐渐提高,他已经养成了上课不专注的习惯,东张西望,做小动作,而曾经学过的优势不再,学习慢慢也跟不上了。后来与他谈心,与家长交流后才逐渐有所好转。
  而另外一个孩子,拼音是零基础,但是他上课特别专注,眼睛紧紧盯着老师,跟着老师读、念,回去后每天及时完成作业。有一次教到拼读,我让他回答,他站起来读了,不太熟练,但他大方地说:“老师,我不太熟练,我会多练习的。”这让我印象特别深刻,这是一种良好的学习品质,不会就学,不懂就问。这就像一堂好的公开课,孩子都会了干嘛还要老师教?把不会的孩子教会,才是好老师。一个月教完拼音,这个孩子专心听讲,积极思考,踊跃举手的好习惯已经养成了,后面的学习他越来越轻松。作为老师,更喜欢的,也显然是有着这样良好学习习惯的孩子。
  我们需要的幼小衔接,应该是孩子能力的提高、习惯的培养。现在很多幼小衔接班,教给孩子的是知识,尤其灌输大量书本上的知识,以应付上小学的学业,让家长看到了孩子似乎在小学开始很轻松,而忽略了最为重要的能力与习惯的培养,孩子花了大量时间去学习重复的知识,以后在课堂上也会失去学习的兴趣。
  幼小衔接学什么:关于识字、阅读和提前学习写字、拼音、算术的问题
  我曾经在所教的新一年级做过识字量的调查,发现孩子的识字量差异很大。识字量最多的孩子刚上一年级时就能认识2000个字左右,而识字量最少的孩子只认识几个字。在后续的跟踪研究中,我发现,识字量大的孩子更容易适应小学的学习。最主要的原因是,学龄初期的孩子识了字就能读书,这对孩子来说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也许能够提升孩子的自信心,同时,孩子在应对数学学科时,不认字的孩子读起题目来就很费劲,不理解题意;而识字多的孩子,能读懂题目,也能理解题意,学起来更加轻松,逐渐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今年全国统一的部编教材调整为先识字再学拼音,新教材中的拼音教学由原来的四个单元减少到两个单元;识字由原来的八课调整为现在的十课。体现了新课标中“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教学重点”的要求;也体现了拼音为识字服务的定位。这样的顺序改变其实是把汉语、汉字摆回到第一位,而拼音只是辅助学汉字的工具。当然,这样的调整也有助于幼小自然衔接,同时也体现了识字的重要。
  新教材中还增加了很多阅读空间,将课外阅读纳入到课程中,让孩子养成阅读的好习惯。其中,“和大人一起读”板块,也是新教材的亮点之一。一年级刚上学的学生自己还不会读,所以让大人和他们一起读,慢慢过渡到孩子自己读。这也更好地帮助孩子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
  当然,培养幼儿对识字和阅读的兴趣非常重要。而这一点,也是幼小衔接班给予不了的。但是,识字必须是家长在平时的生活中引导孩子慢慢积累。不建议家长用生字卡片正儿八经地教,这是低效的学习。
  部编新教材还有意安排了“多元认字”内容,引导孩子通过字形、结构、偏旁等认字。其实识字和阅读是互相促进的,并且可以形成良性循环,提升孩子两方面的能力。
  阅读的重要性不用多说,很多家长现在都很注重孩子的阅读,从小就陪孩子一起读绘本、读故事。其实,在读的过程中语速慢一点,用手指着一个字一个字读,孩子自然理解了文字的意思,把故事和文字联系在一起,孩子自然能认识更多的字。
  在平时的生活中,有意识地让孩子认路标上的文字、店铺的名称等,孩子就能积累更多的文字。认字过程中,还可以给孩子讲讲汉字的来历,比如,从象形字开始讲起,我们的祖先很聪明,古时候没有字,就用画画来表示,后来慢慢简化到现在的字,如“日、月、木”……让孩子对汉字感兴趣,有了兴趣后就有动力。忽然有一天,你就会发现孩子自己能读书了。孩子的语文能力就是在这样不断的运用和生活实践中逐渐形成的。
  但是,并不建议过早接触写字。从幼儿的生理、心理发展来说,幼儿期儿童手部肌肉没有发展好,不能从事过分细致的活动,也较难区别相似的文字。过早地要求幼儿以正确的姿势和笔顺写字是很困难的,而且一旦书写姿势和笔顺错误后,也很难纠正。
  那么,什么时候练字最合适?
  一般情况下,当孩子能在小圆圈里均匀涂色,并且不超出线,就说明孩子已经达到了练字的要求,时间大概在一年级上半学期。因此,写字是孩子入小学以后的事,不宜在幼小衔接阶段就开始。
  如果家长想让孩子在小学最开始的阶段学得更轻松,适当学习一些拼音也可以。但今年部编新教材的拼音教学,主要结合口语交际来拼音识字,还有观察和思维等。这就大大降低了拼音的学习难度,放缓了幼小衔接的坡度。家长们其实完全不用把孩子送到培训班,家长在家里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和孩子一起学习。认识声母、单韵母,初步学会拼读,分散难点,不要求书写,其难度为孩子所能达到,结合进行相关的语言训练。
  如一开始让孩子接触拼音时,可以创设一个拼音王国的情境,告诉孩子拼音王国里住着拼音一家人,有声母家族、韵母家族,还有整体认读音节家族。拼音宝宝能帮我们认字、阅读,是我们的好朋友。以适合幼儿特点的方式,让孩子自然而然对拼音感兴趣,从而不是枯燥地学拼音,而是主动想要和拼音交朋友。
  一年级课本上的算术也比较简单,很多孩子都在幼儿园学会了20以内甚至100以内的加减法。其实要学好数学,最重要的是拓展孩子的思维训练和逻辑条理,而不是让孩子拼命练习算术题。
  另外,部编新教材对优秀传统文化格外重视,这方面选文的比重大大增加,一年级就增选了许多古诗,还有不少传统文化元素。新教材整个小学阶段共选古诗文124篇,占所有选篇的30%,比原版教材增加54篇。汉乐府进入一年级上册教材,这是重视传统文化的体现。因此在幼小衔接的过程中,可以适当让孩子接触了解一些中国传统的国学启蒙。如 《声律启蒙》 《笠翁对韵》 《弟子规》 《三字经》 等。但是,家长要注意,要求千万不能太高,让孩子读读背背,感受诗词的韵律之美,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不要求孩子了解具体的意思,有兴趣就好,慢慢地积淀下来,就会对诗词有所感觉了。
  幼小衔接注意什么:家长应着重做到以下几点
  幼小衔接不仅包括认知衔接,更重要的是心理上、行为习惯和适应能力上的衔接。在这样一个关键阶段,我觉得家长并不应该盲目地把孩子送到各类所谓的幼小衔接培训班,学这样,学那样。建议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不同情况,了解小学必须要遵守的规则和有可能遇到的新问题,做到以下几点,帮助孩子迈好幼升小的关键一步。
  一、与孩子一起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要想解决好幼小衔接的问题,无论是家长还是孩子都要做好心理准备,完成角色上的转变。
  孩子方面,我们应该让孩子对上小学充满向往,激发孩子对成为小学生的期待。平时和孩子聊天时,可以鼓励孩子:“你长大了,要上一年级了,还能戴上红领巾呢,你学到的知识会越来越多,还能交到更多新朋友呢!”通过家长的激励,孩子们将会为自己成为小学生而感到自豪。如果孩子有担心,家长可以帮助建立孩子和老师之间的积极情感,让孩子信任老师、喜欢老师,要听从老师的教导。
  孩子上小学之后,家长也会感到和幼儿园不一样了,每天都有作业,还有一定的检测,压力看似更大了。所以从现在开始,家长也应该调试好自己的心理状态,有意识地向小学的学习过渡,每天晚上可以安排一些训练内容,培养他们每天完成作业的习惯,以此来做好幼小衔接。
  二、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
    1.专注力培养
  蒙台梭利提出:“给孩子最好的学习方法就是让孩子聚精会神地去学习。”如何让孩子拥有高品质的注意力是幼小衔接时的重要任务。所以,我们现在就可以训练孩子的专注力。可以从孩子最感兴趣的活动入手,如画画、下棋、读书等,逐步延长孩子完成的时间,直到孩子能独自坚持25-30分钟不觉得疲劳。那么上一年级的时候就能专注地听老师讲课了。孩子进入一年级之后,不管之前学没学过拼音、上没上过幼小衔接班,过了一个多月后,专注的孩子明显更能适应小学的学习。
  2.观察能力和语言理解、表达能力的培养
  孩子不是天生就会观察、善于观察的,需要有效地引导。看到一样东西,可以问问孩子像什么,让孩子充分地想象、充分地表达。随着季节的变化,让孩子留心周围的事物,可以画下来,可以说出来。在课堂上,老师主要以语言传递的方式进行教学,孩子学到什么程度,理解老师说的话和表达自己的观点是学习效率的关键。平时我们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一些训练。听完故事,可以问问孩子听懂了什么? 平常生活中针对一件事、一个人、一部动画片或者一部电影等等,家长和孩子都说说自己的看法。无论孩子说得好不好,我们都要鼓励他勇于表达。只要家长肯花心思,每天抽点时间陪陪孩子,与孩子多交流,孩子的能力一定能在日积月累中得到提高。
  3.关注孩子责任意识和规则意识的培养
  上小学前,我们要让孩子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情,该怎么做。我们都要明确告知孩子:学校是学习的地方,小学生的任务就是学习,学习是辛苦的,但是我们必须要做,并且要做好的事情。幼儿园时,孩子都是在老师的看护下学习、活动的,而进入小学后,孩子在课间有更多的活动空间,很多孩子喜欢上小学也是因为课间十分钟可以自由活动。这时规则意识就体现得特别重要,和同学之间游戏都需要遵守规则,这样才能避免矛盾的产生。
  4.注重孩子独立学习以及自理能力的培养
  家庭中的作息时间从幼儿园的随意性逐步过渡到小学的固定性,要教会孩子做好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管理好自己的物品,学会自己整理书包,逐渐学会自己有规律地按照小学作息时间安排一天的学习生活:早晨按时起床、按时洗漱、及时到学校。完成作业时也应该是独立思考,独立完成,有问题可以请教老师和家长。
  实践证明,幼小衔接适应良好的孩子,听课时注意力比较集中,发言积极踊跃,在课堂上与老师有互动;作业书写工整;情绪稳定,能听懂老师的要求,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各种任务。老师会更关注这类孩子,比如:得到的小星星更多,经常表扬他们,同学们也会喜欢和他们做朋友。他们越来越自信、越来越喜欢学校,越来越喜欢老师,越来越喜欢学习,开始步入良性的循环发展期。
  因此,对于即将入学的孩子,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比获得知识更重要,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他们将来顺利学习的保证。家长们也毋须过分焦虑,只要重视孩子这一关键时期的习惯养成,配合好老师的要求,疏导好孩子的心理,孩子们都能够顺利地度过适应期,为今后的学习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生。
 

驻德使馆教育处

中国驻德国使馆教育处
Abteilung für Bildungswesen der Botschaft der Volksrepublik China in der 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