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育交流       留学服务     人才工作        汉语推广 Study in China 联系我们
首页 > 德国教育动态 >

德高校反思博士生培养的质量问题

发布日期:2011-04-17  浏览数:2965  信息来源:
 
         4月15日,德国《每日镜报》刊登文章对德前国防部长古腾贝格博士论文剽窃案引发的德国高校博士生培养质量问题进行反思。
文章援引波恩研究信息和质量保证研究所所长斯特凡·霍恩波斯特话说,德国高校的博士生培养存在着危害到质量的“通胀问题”。据德国联邦统计署公布的数据,2009年共有25000多名博士生,医学专业的博士生约占总数的30.8%。医学专业75%的学生攻读博士学位,生物、化学、物理和法学专业各有约15%的学生接受博士教育,相比之下人文学科攻博的学生比例还不到5%。
早在2004年,德国科学评议会就对医学专业那种“博士学位的颁发游离于学术质量”而使之成为其学生“习惯性学术权利”的做法提出批评,提议将“Dr.med.”学位仅授予真正从事医学研究的青年学者,其它人员应获“Medical Doctor (MD)”学位。该建议一直遭医学系大会的拒绝。
为了提高博士论文质量,柏林洪堡大学和自由大学夏利特联合医学院决定引入“论文博士”的做法,要求博士生必须在知名的专业杂志上发表高质量的论文,指导教授不得参与论文答辩委员会的评分工作。柏林自由大学通过成立“达勒姆研究院”,集中该校19个博士培养项目,派专门学者对博士生进行专业以及论文写作与法律知识方面的指导,杜绝在职人员的“业余攻博”和作假现象。汉堡布赛鲁斯法学院、慕尼黑大学则要求博士导师对其学生递交的论文用软件手段进行抄袭检测。
目前,博士生培养过程中显露出来的问题虽然已经引起德国大学的关注,但教授培养博士生的数量既会影响学校的排名,也是州政府作为考核大学办学成绩的一项指标决定其教育经费的下拨额度,因此,现在还无法看到德国高校采取集中行动,保证至少是那些“通胀问题”严重专业的博士论文质量的迹象。

驻德使馆教育处

中国驻德国使馆教育处
Abteilung für Bildungswesen der Botschaft der Volksrepublik China in der 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