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育交流       留学服务     人才工作        汉语推广 Study in China 联系我们
首页 > 最新动态 >

杜塞尔多夫孔院举办欧洲首次国际鲁迅研究论坛

发布日期:2015-07-08  浏览数:2823  信息来源:杜塞尔多夫孔子学院
 

    201571日至3日,来自中国、德国、韩国、日本、印度、丹麦、葡萄牙和奥地利八个国家的三十余位鲁迅研究专家齐聚德国杜塞尔多夫,参加在这里举行的“鲁迅:东西方科学文化的对话”国际鲁迅研究会第六届学术论坛。

 

出席论坛的代表合影留念

本届论坛由国际鲁迅研究会、杜塞尔多夫孔子学院和北京外国语大学全球史研究院共同组织,同时得到了国家汉办孔子新汉学计划的大力支持。开幕式上,德国国家科学院院士、杜塞尔多夫大学前任校长、杜塞尔多夫孔子学院理事会主席阿冯斯·拉碧士教授代表东道主向大家表示欢迎。国际鲁迅研究研究会会长,来自韩国外国语大学的朴宰雨教授,杜塞尔多夫孔子学院理事、北京外国语大学全球史研究院院长李雪涛教授以及鲁迅长孙、鲁迅文化基金会秘书长周令飞先生分别致辞,阐述此次论坛在欧洲、在德国以及在孔子学院举办的多重意义。

 

国际鲁迅研究会会长朴宰雨教授发言

来自德国海德堡大学,韩国外国语大学、朝鲜大学、东西大学、梨花女子大学,日本东京大学和九州大学,印度尼赫鲁大学,奥地利维也纳大学(孔子学院),丹麦哥本哈根大学,葡萄牙科英布拉大学,中国吉林大学、浙江大学、苏州大学、复旦大学、山东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澳门大学、中国社科院文学所、北京鲁迅博物馆以及德国驻上海总领事馆等高校和机构的学者专家,围绕“鲁迅与东西方文化的对话”、“鲁迅与东西方科学的对话”、“鲁迅与东西方文学的对话”、“鲁迅的梦与呐喊”、“鲁迅的新女性观”、“形象与生活”等分主题,将鲁迅研究置于东西方之间、科学与文学之间的新视角下展开了充分的交流。会议恰逢欧洲百年不遇的高温天气,然而与会者们热烈讨论的劲头比酷暑还要火爆。

 

                                                                                     鲁迅长孙周令飞发言

   以柯勒惠支的版画、尼采的哲学和海涅的诗歌为代表,鲁迅的一生深受德国影响。鲁迅被研究界视为海涅在中国最早的读者和译介者,早在日本留学期间他就翻译过海涅的诗歌。海涅作品的抒情性和批判性深深地启发了鲁迅的创作,他曾发出“海涅还是永久存在,而且更加灿烂……”的咏叹。杜塞尔多夫是海涅的故乡,鲁迅研究国际论坛首次走进欧洲并且选择了德国杜市,可谓意义深远。

        作为中国现代文学与海外对话的一桩盛事,论坛的另一亮点则是从科学的角度拓展了鲁迅研究的视野。鲁迅虽弃医从文,但他对科学的关注从未减弱。除医学外,他在地质学、矿产学、生物学和物理学等领域都有所涉猎,曾著《中国地质略论》《中国矿产志》《人之历史》等,临终前还译《药用植物》。对科学的兴趣当然也渗透到他的文学创作和翻译中。与会者在鲁迅的科学观、科学翻译等方面的探讨,突破性地丰富了鲁迅研究的层次。论坛经过精心筹备,近300页的论文集也在会前完成了编辑和印制。

   国际鲁迅研究会成立于2011年,曾在中国、韩国和美国哈佛大学等地办过学术论坛,这是第一次在欧洲成功举办。与会专家对此次杜塞尔多夫论坛在国际性、科学与文学的“跨界性”、资料考证方面的“技术性”以及交流研讨的建设性方面,都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驻德使馆教育处

中国驻德国使馆教育处
Abteilung für Bildungswesen der Botschaft der Volksrepublik China in der 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