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育交流       留学服务     人才工作        汉语推广 Study in China 联系我们
首页 > 最新动态 >

留德学子畅谈“走进中科院”感想

发布日期:2015-03-20  浏览数:3566  信息来源:
 

为建立与海外人才的直接联络机制,提供交流与双向选择的平台,中国科学院年前举办 海外人才走进中科院活动,共有60多位来自全球的海外华人青年学者应邀参加,其中6位来自德国的2013年度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获得者。留德学子参加了中科院纪念“百人计划”20周年的人才主题日活动, 分别走访了与各自专业领域对口的中科院研究所, 与国内同行进行了深入的学术交流,收获良多,感触颇深,纷纷畅谈感想和体会,摘录如下:

    慕尼黑工业大学博士后陈全:这次走访的几个所,既有历史悠久、基础科研实力雄厚的北京化学所、上海有机所,也有和产业界合作紧密的上海药物所,还有相对年轻、研究方向很有特色的烟台海岸带研究所。在每个研究所都受到了所领导和人事部门的热情接待,所里的老师同学也参加了我的学术报告并进行了热烈交流。海岸带研究所虽然不是一所以化学研究为主的院所,但它配置了几乎全部的化学方向的主要仪器,体现了他们很高的起点。北京化学所拥有十二位中科院院士,在科研论文发文数量和被引频次上常年在科学院系统里排名第一,是实力最强劲的几个所之一。上海有机所则是一个有着光荣历史和深厚学术底蕴的科研单位,曾经组织完成了牛胰岛素的人工全合成,并在国内率先开展了金属有机化学的研究。走访结束后体会深刻。一是国内发展很快,变化很大,这次回国的所见所闻,再结合这两年自己所了解到的国内的发展情况,某种程度上来说量变已经积累到一定程度,质变即将开始或者已经开始;二是国内这两年的反腐不是一个口号,不是一句空话,而是切实落实到具体的各个层面;三是国家对人才引进的工作一直非常看重,而且招人的力度和对海外引进人才的待遇一直在稳步提高,毫无减缓的趋势。

    比利时鲁汶大学博士后王军:我走访的北京微生物所是国家微生物研究的领头者,涌现了国家一系列的微生物大家。北京基因组所是新兴的研究机构,华大基因研究院就从这个研究所里走出来;生态科技中心是一个非常庞大而综合的研究机构,涉及生物学,物理和化学环境科学,承担很多环境保护,生态保护等国家重大课题。上海的两个研究所则是中西合璧:有德国马普学会和中科院合作的计算生物所,法国和中国共建的巴斯德所。最后走访的昆明研究所在美丽的云南也有自己鲜明的特色,尤其是独特的热带动物资源和灵长类资源。在国家人才计划上,我热切期待中科院面向建成未来“人才高地”的“新百人计划”,希望有一天也可以得到这样的人才计划支持,与同行里已经在国内有所建树的“百人”和“青千”一起,在自己喜欢的路上走的更远。

    柏林联邦材料研究所尹华杰博士:首先,中科院的主题日活动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广阔、丰富、具有很高层次的平台。通过报告会,座谈会的形式,我们有机会了解到国家的科技水平、科研状况、未来科技发展的方向以及人才引进方面的政策。我们可以同来自美国、德国、英国和日本等国家的海外优秀青年人才代表沟通交流的同时,也能够接触到那些在“百人计划”中成长起来的学术领军人物,聆听前辈谈关于做学术的态度。活动期间的气氛很宽松,大家谈及自己所在国家的科研环境,分享学术生涯中的酸甜苦辣,收获颇丰。随后几天访问中科院相关院所的活动更是给彼此提供了极好的双向交流的机会。通过学术报告会、参观实验室、与资深研究员一对一交谈等多种形式,让用人单位了解你的同时,也让你有机会了解到你想要的信息。对于想回国发展,特别是有意向到中科院工作的学者来说更是机会难得,活动中能了解到多方面的宝贵信息,比如中科院的工作环境、团队成员、待遇、人才培养等等。

    纽伦堡大学的李宁博士:在参加了由中国科学院举办的第四届人才发展主题活动日暨“百人计划”20周年交流研讨会后,感受了二十年来祖国科技发展的变迁。在随后举行的海外优秀青年代表与人事局领导的座谈会上,了解了新时代中国科学院的办院宗旨和方针,以及即将开展和推进的各项政策,不但使海外学子了解了国内科研工作的发展形势,而且对海外学子回国工作报效祖国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在随后启动的第四届“海外人才走进科学院”活动周里,访问了国内有机电子特别是有机光伏领域的几个知名研究组,包括中国科学院国家纳米中心的魏志祥研究员,苏州大学的李永舫院士,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的崔铮研究员和马昌期研究员,华南理工大学的曹镛院士以及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所。在这些访问中,通过学术报告与各位老师和同学们交流了目前世界上关于有机光伏领域的前沿科技和科研进展,既感受到了国内同行的热情,又通过与他们的学术讨论开拓了思路,提升了研究水平,受益匪浅。

    马普煤炭研究所的曹正文博士:感谢中国科学院给我这次机会,在回国工作前进一步了解国内的科研现状。我有幸参加了中科院“百人计划”二十年主题日活动,受益颇深。多年来中国通过 “百人计划”,“千人计划”加大了对海外人才的引进力度,尤其是“百人计划”二十年,长年的积累和沉淀,使我国在某些前沿基础研究领域取得了较大的成果,非常振奋人心。二十年很漫长,其实也很短暂,虽说国内的科研水平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但相比发达国家差距还是明显的。我个人认为主要原因体现在基础设施落后、组织架构不合理、科研心态不平衡等三个方面。但问题之外,我很高兴从各处看到我国的经济在腾飞,各个研究所的架构在优化,科研迈向先进水平,与工业界有紧密的合作关系。在国外扎实学习先进技术,我们的选择其实在迈向多元化,无论是回国或在国外工作,都可以为祖国的建设添砖加瓦。

   慕尼黑工业大学的何佳岳博士:我参与走进中科院活动备感荣幸。首先在第四届人才发展主题日活动中,系统地了解了二十年来中科院“百人计划”的辉煌历程,感慨中科院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豪迈气概。之后由人事局举办的新百人计划的介绍会,让我们这些海外年轻学者感受到了科学院的求贤若渴。接下来来到了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开展了3天的访问,由衷地为国内新能源日新月异的发展而鼓舞,不由感叹“中国速度”的奇迹。经过这次活动以后,我希望能学到更多扎实的本领,为今后祖国新能源事业的发展贡献微薄之力。

 

 


驻德使馆教育处

中国驻德国使馆教育处
Abteilung für Bildungswesen der Botschaft der Volksrepublik China in der 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